海洋公園首次成功繁殖鷹鯆 半歲龍鳳胎最愛吃吞拿魚【有片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6/08 00:00

分享:

分享:

兩隻鷹鯆寶寶為龍鳳胎,雄性名為「波波」,雌性名為「點點」,牠們最快於今年第4季與公眾見面。(圖片由香港海洋公園提供)

海洋公園首次成功繁殖兩隻龍鳳胎鷹鯆寶寶「波波」及「點點」,亦是首對在香港出生的鷹鯆,未到半歲已最愛吃吞拿魚,父母則來自鹿兒島。兩隻鷹鯆寶寶正在海洋公園後勤地帶接受餵飼護理訓練,學習識別顏色及形狀,市民最快今年第4季便可在海洋公園的海洋奇觀展區,與牠們見面。

兩隻鷹鯆寶寶於今年1月6日出生,是一對龍鳳胎,雄性名為「波波」,雌性叫「點點」,現時約5個月大,約50厘米寬。牠們的爸爸媽媽現年10歲,來自鹿兒島,媽媽「Pam」去年4月與兩隻雄性鷹鯆「Jacob」及「Feva」交配後,懷胎8至10個月誕下。兩隻鷹鯆寶寶稍後亦會驗DNA,確認親生爸爸是「Jacob」抑或「Feva」。

海洋公園水族部執行經理(海洋動物展覽)陸文豪表示,鷹鯆除了有長長的尾巴外,背部多呈灰色,並有白色波點,兩隻鷹鯆寶寶的特徵非常相似,只要細心留意,亦不難分辦牠們:

「波波」的背部較深色,而「點點」則淺色一點。

「波波」及「點點」現正於後勤地帶接受護理訓練,成功識別並觸碰相應目標便可獲得餵飼獎勵。(圖片由香港海洋公園提供)

樂園助理水族員張雅靜形容,兩隻鷹鯆寶寶性格截然不同,「波波」較大膽,在展開訓練約兩星期,便能適應與飼養員的接觸,亦懂得在餵飼訓練中識別自己的目標物;相反「點點」性格偏害羞及謹慎,訓練初期未敢接觸飼養員,需時3、4星期始適應。

不過,張笑言,「波波」及「點點」具默契之處,都是比較挑食︰

牠們最愛吃杜仲(吞拿魚)及橫澤(希靈魚),日常亦會進食白色魷魚、蝦及蜆肉。

「波波」及「點點」雖然性格各有不同,但最愛吃杜仲(吞拿魚)及橫澤(希靈魚),日常亦會進食白色魷魚、蝦及蜆肉。(圖片由香港海洋公園提供)

張雅靜說,兩隻鷹鯆寶寶可分辨顏色及形狀,故每日會為牠們進行兩次簡單目標訓練,早、午各一次,「波波」及「點點」各有一個指定形狀目標,前者目標物為綠色圓球,後者是黃色心形,牠們成功識別並觸碰相應目標便可獲得食物獎勵。

張解釋:

訓練牠們分辨屬於自己的目標物,除了衡量牠們餵飼的食量外,亦鞏固動物與護理員之間的互信關係,令牠們配合護理員及獸醫團隊的餵飼和身體檢查。

「波波」及「點點」現居於海洋公園的後勤地帶,接受護理訓練,預計今年第4季在海洋奇觀展區與遊人見面,確實時間表將視乎牠們的成長及訓練進度而訂。

鷹鯆約有25年壽命,成年後鰭的寬度平均約1.8米,體重可達230公斤。(圖片由香港海洋公園提供)

鷹鯆(Spotted eagle ray)是鯆魚的一種,魔鬼魚的「親戚」,約有25年壽命;背部呈黑色、深灰色或棕啡色,並有鮮明的白色、藍白色、綠色、珍珠色或黃色的斑點,腹部為白色。牠們成年後,鰭的寬度平均約1.8米,體重可達230公斤,常出現於全球熱帶及溫帶的沿岸水域,亦習慣群游,繁殖速度亦較慢。

鷹鯆基本資料概覽。(圖片由海洋公園提供)